常州大学“医路有我”团队助老就医,看病无忧

2022-09-28 10:55:00

  常州大学“医路有我”团队助老就医,看病无忧

  医学与健康工程学院 纪时雨/文 鹿佳乐/摄 2022-9-27

  为响应国家号召,紧扣“健康中国”战略,服务地方需求,结合智慧医疗下老龄社会老年人看病难及家庭陪护能力不足的痛点,常州大学护理学专业于2021年7月成立“医路有我”团队,该队成员由护理学专业二年级及以上学生组成,具备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

  该团队对1600名有收入的子女及≥45岁750名中老年人进行“使用老年人陪诊服务意愿”的调研,分别对21名子女和23名老年人进行访谈。发现近70%的子女和老年人看病需陪诊服务。针对这一迫切需求团队成员快速熟悉医院就诊流程,通过社区进行推广,为有看病需求的子女或老人提供陪诊看病服务。服务内容包括为老年人提供挂号、缴费、检查、化验、取药等一对一陪同就诊,做到“陪您看,帮您办”并在就诊过程中针对疾病进行个性化宣教,教会老年人如何使用自助机、网上预约挂号和移动支付等。这不仅解决了老年人被智能时代边缘化的看病困境,还缓解了“排队2小时,看病5分钟”的焦躁心情,同时增加了护生的专业认同感。

  今年暑假,该团队积极开展为期2周的“助老就医,看病无忧”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的足迹遍布8个城市先后为近1000名老年人提供导医分诊,陪同看病服务,为近11000人提供核酸采集等志愿服务,累计服务时长近400个小时,弘扬敬老爱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

  实践过程中,护理201班的纪时雨说“当亲身进入到医院门诊大厅一线的时候,我们才真正体会到老年人看病的诸多困境。随着智慧医疗的快速发展,自助一体机的广泛使用,使得老年人普遍存在人工智能障碍,面对自助一体机往往不知所措,只能向医院的志愿者和导诊护士们请求帮助。在经过一些培训过后,熟悉医院环境的我们成为了陪诊护生,面对有就医需求的老年人,能带领他们准确地前往指定地点进行分诊、挂号、划价、交费和取药等事项,大大减少了老年患者看病就医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缓解他们就诊时的焦虑和迷茫的心理状态,这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作为一名护理学专业学生的自我价值。”

  护理211班的周艳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志愿服务时说:“我遇到一位年龄稍大的奶奶,她是一个人来医院就诊,来门诊看发热感冒的,但是她在进门的地方就遇到了困难,健康码、行程卡不会弄,具体怎么挂号怎么走也不清楚。然后我帮着她找回密码登录了账号,陪着她自助挂号、缴费,这个过程中所有和机器设备有关的操作她都不会弄,这让我感受到陪诊是很多人需要的,尤其是老年人。”

  护理211班的班长朱姝欣在盐城市中医院门诊为多位患者及家属提供服务,指导老年患者操作自助一体机;帮助他们排队取药,找药;陪同行动不便的患者去CT室做核磁共振;指导患者家属租借医院轮椅;陪同老人挂号,就医,缴费,拿药和打印发票;给挂错科室,挂错时间的患者提供帮助和解决方法等。她说:“这是一次对责任心和能力的检验。”

  叶琳、周文清同学分别在莆田九五医院和洋河医院的门诊导医台为老年人提供助医服务,指导有智能障碍的老年人使用自助一体机,为他们介绍医院的大致分布,替他们指路等,她们说:“通过本次实践服务,深刻地感受到了医务工作的不易,熟悉了医院环境与就医流程,提高了职业认同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为将来的工作积累经验。在医院工作的所见所闻开拓了视野,增强责任心,很高兴自己能够帮助到别人,深切感受到被需要是一种幸福。”

  余科璇、党伟烽、周施言、张时则分别在金鹤新城中虹华苑社区、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吴淞社区及秦南镇远景社区投身于核酸采集志愿服务之中,在清晨呼吁居民下来做核酸,并帮助一些老人完成核酸检测、反诈宣传以及第三针疫苗接种等,在其中感悟社区工作者的辛苦和不易,为社区贡献一份力量,增强自身职业荣誉感和认同感,也明白了社区工作的痛点问题,并了解到解决这些痛点问题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积攒了经验,相信今后一定能更好的服务人民,服务社会。

  爱老助老不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更是护理学专业学生们的使命。通过为老年人服务,护生真实感受到智慧医疗下,老年人被智能时代边缘化的看病难现状。明确了作为护理学专业学生在老龄化社会中的任务,树立了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意识,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积极助力“健康中国2030”建设。

  通讯员:纪时雨、江娜、叶琳、党伟烽、朱姝欣、杨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