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丨南京六合竹镇镇以红色旅游带动绿色发展

2022-09-22 14:19:26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对乡村振兴、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传承红色基因等方面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竹镇镇紧紧抓住乡村振兴重大机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注重依托红色文化,赓续红色基因,在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推进乡村振兴等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以红色乡村建设带动绿色生态发展,开辟出一条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传承红色基因。竹镇镇地处苏皖两省交界,是全国文明镇、全国重点镇、国家生态镇、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国家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中央农业产业强镇示范镇、江苏省文明镇和百家名镇、南京市千年古镇和环境优美镇,也是来六革命老区的发源地和核心区。竹镇镇拥有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境内有竹镇抗日市政府旧址纪念馆、邓子恢居住地旧址、新四军第一派出所旧址、江北农村第一党支部纪念馆等一大批红色资源。抗日战争时期,许多仁人志士坚持留在竹镇,为发展组织、传播真理、唤醒民众,开展对敌斗争做出卓越贡献。当地群众积极踊跃参军支前,掩护革命干部,养育军烈子弟,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军民鱼水深情,竹镇因而成为苏皖边区抗日根据地的政治与军事中心,赢得了“北有半塔集,南有竹镇镇”的美誉。
      挖掘红色历史近年来竹镇镇通过挖掘整理各个历史时期的资料文物,全方位多角度的还原和丰富地方党组织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开展革命斗争的光荣历史。坚持原址保护、注重修旧如旧,以修缮红色文化景点为抓手,对竹镇抗日市政府旧址纪念馆、邓子恢居住地旧址、新四军第一派出所旧址、江北农村第一党支部纪念馆进行修复,完善红色小村道路、管网、公厕等配套设施,改造提升整村环境,兴建红色文化休闲广场,增添具有时代特征和红色历史文化元素的景观,完善红色历史资料陈列馆,还原竹镇镇红色历史风貌。在开发中重点修复修缮革命遗址遗迹,建设展览展示场馆,逐步打造“红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基地”等红色品牌。通过推出一批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特别是让人看得懂、听得进、记得住,触动内心的展览,让更多人接受红色洗礼。有计划的分批、分期组织全镇党员参观“红色文物”、重温入党誓词、学习党的历史,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严守政治规矩,保持公仆情怀,践行党的宗旨,奋发有为,敢于担当,为竹镇镇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彰显文化特色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着力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通过建设红色文化广场、乡村文化大礼堂等场馆,开展抗日题材剧、乡风文明剧的创作,并利用乡村文化大礼堂等平台定期进行演出。同时,建设功能齐全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和游客服务中心,增加旅游、休闲、停车等服务设施。不断加强农耕文化、民间技艺、传统戏曲、饮食文化、乡风民俗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建设乡村民俗博物馆等文化载体平台,进一步丰富红色文化内涵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通过“文艺队伍”建设,厚植文化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使红色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传下去,进一步提升农民精神风貌,记住悠悠乡韵,留住浓浓乡愁。
      发展富民产业竹镇镇发挥独特的红色资源禀赋和农业产业基础优势,通过整合当地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名片;通过优化水系、田园、村落等空间要素,打造生态宜居环境;通过统筹推进村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田园生产、田园生活、田园生态的有机结合,使竹镇镇既蕴含红色文化特征,又能彰显田园乡村的特色风貌,努力建设一个立足红色文化、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特色田园乡村。
      同时,按照“旅游式观光工厂”的标准,推动特种蔬菜精深加工,通过企业带动,发展特色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为竹镇镇特色田园乡村的发展奠定产业基础。在休闲观光方面,紧紧把握生态休闲旅游发展新趋势,不断充实特色田园乡村的内涵,提高观赏性和娱乐性。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农家乐、手工制作和红色商贸等产业,带动群众创业就业,逐步形成看、玩、吃、购、娱一条龙的特色田园乡村。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构建生态廊道,保护、修复、提升乡村自然环境。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严格管控和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加快农业废弃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实施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加强村庄垃圾、污水等生活污染治理,着力营造优美和谐的田园景观。(缪德昌) (来源:新文荟网)
 
友情链接: